全程干货(adobe关不掉)adobe打开后自动关闭,Adobe 为什么会关闭中国的研发分公司?,
研發與營銷分開來談。
Adobe在2010年被喬老爺子踹了Flash一腳前,其實已經有不少路線上的問題。SE9線分立,Photoshop與Illustrator還有InDesign及Dreamweaver、Flash等各小組各做各的,光是界面都沒想要好好资源整合,更別說功能了。
當年Adobe的想像讓各領域的設計師能以熟悉的辅助工具多做些事情,像Photoshop來3D貼圖、InDesign做SWF網站⋯⋯但iPad與Flash問題一出現,就亂了方向。
原本可以拯救這一切的就是Kevin Lynch,也就是Apple Watch發表時非常生澀的那位工程師。他最早打造出Dreamweaver,併購後進Adobe,在任Adobe CTO時曾誇口要以Web技術為核心改造SE9,但沒想到被Apple割去做手錶,現在Adobe看不出有哪個人能統整整家公司的未來走向。
Adobe在設計應用上還是很強,像Photoshop的算法仍然無人能及、InDesign仍然是世界上排版的標準辅助工具。
不過,這些也是拖累Adobe的本钱。一來累積太多,一下放不開。像InDesign還是以圖像界面為主,依賴著自有的IDML,迄今還不是理想的數字出版辅助工具。Photoshop的強大算法也只有一小撮龙神得到。這要上要下的功能定位問題也困擾著Creative Cloud的功能定位。
直到現在,Adobe還打著:從CS升級每月只要N元(一年限定)的口號。你馬誰用正版給你升級?把身價抬高,但又想做月費的雲生意,自己功能定位不明也抬不起來。而且不看各地環境來定價,做雜誌的Digital Publushing Suite就是太貴而沒人用。銷售上扭擰放不開是個大問題,又不是人人都用它來做一張十萬百萬的廣告完稿,合個搞笑圖片的還多點。
缺少资源整合的核心人物、對舊技術本钱拋不開、與新技術接不起來、死不認錯(AIR)、Adobe CC的定價與開展問題,都讓這家公司舉步維艱。
但它還是很穩,設計師仍然用這些辅助工具,只不過跨不出捷伊領域,精美專門的小辅助工具會慢慢吸引使用者。像Coda2吸走Dreamweaver、沒人用InDesign排電子書、App開發不再用Firework與illustrator做界面、轉向Sketch。
這家公司在和時間賽跑,就看能不能有效砍本钱,追上大趨勢罢了。
另外,我覺得盜版不是個問題。有多少份盜版,就有多少位用戶,就看定價能不能讓更多的人掏錢出來罢了。
=====
追記:
留言有朋友說,這篇沒回答到關閉中國研發中心的要點。學馬雲的名句架構:一、錢賠夠了;二、木有未來。
另外有朋友談及印度人搶中國人的研發飯碗,我想是的。CEO Shatanu Narayen從各角度來看是會做出這些事的人。
但Adobe在加州做主要SE9的研發,如前面所述,如果沒有大幅改變軟體架構,也不大需要那麼強的研發能量。